不止今世缘,今年开年,贵州茅台、五粮液等头部大佬亦先后发布扩产或技改计划,其中贵州茅台拟投资41.1亿元,扩产系列酒等产能;五粮液则拟分两期实施制曲车间进行扩能改造,投资规模为27.5亿元,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制曲车间及相关配套设施等。
“随着白酒企业尤其是头部企业的扩产,势必会对一些区域或是实力较弱的品牌形成一定的挤压,未来白酒行业的发展还会向大品牌这块倾斜,而随着大品牌以及整个价值链的深化,其品牌红利会进一步加大。”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在接受采访时向《证券日报》记者表示。
与此同时,在白酒企业大规模扩产背景下,千里传媒创始人、酒水行业研究者欧阳千里向记者提醒道:“企业扩产需要有对市场足够清晰的认知,以免产能扩张成为企业运营的负担。”
白酒企业加速扩产
据公告,今世缘上述投资项目为期五年,时间跨度为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,预计将新增优质浓香型原酒年产能1.8万吨、优质清雅酱香型原酒年产能2万吨、半敞开式酒库储量8万吨、陶坛库储量21万吨,届时公司制曲生产能力将达到10.2万吨/年。
据了解,今世缘现有产能2.7万吨,而未来五年内扩产的优质产能将增3.8万吨,按此计算,今世缘的产能将激增2.3倍。
这样大规模的产能扩张在白酒行业并不罕见,除今年官宣扩产的今世缘、贵州茅台、五粮液外,事实上,近两年来不少白酒企业已提前布局扩产。
2021年,酒鬼酒曾表示,在前期投资7.79亿元建设生产三区一期项目后,再度启动二期工程,拟投资金额为15亿元,将新增基酒产能7800吨及储酒规模4000吨。此外,水井坊在公开互动平台称,公司在2018年启动的邛崃项目预计于2023年竣工投产,项目完成后,预计将形成20000kL/a原酒生产能力。
此外,在酱酒热下,企业对酱酒的扩产也不曾停歇。去年郎酒集团宣布4万吨酱酒正式投粮、投产,迎来历史上产能最高时期,此外,贵州安酒也持续扩产,在短短一年内成功跻身“2万吨酱酒俱乐部”。
对于白酒市场的扩产,知趣咨询总经理蔡学飞告诉《证券日报》记者:“当下新一轮的扩产实际以头部白酒企业为主,其特点在于,要么是核心产区的代表企业,要么是相关品类的代表品牌。随着这一轮产能的释放,中国酒类消费产能会呈现多极化的方向,即依托于品类代表、产区代表的产能会进一步扩张,而非名酒、非代表性酒企的常规产能可能会进一步萎缩。”
蔡学飞进一步强调:“同时,我们也要关注到,随着新一轮产能的扩张,白酒市场在存量竞争下,朝着多元化及品牌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会进一步加快。”
大规模扩产能否“吃得消”?
对于今世缘的扩产,记者关注到,市场关注的点多在于产能过剩问题。
据今世缘对上交所问询函的回复,公司目前原酒库存9万吨左右(原酒以65°计算),现有酿酒产能2.7万吨(厂房设备配套完整且全部为自有),2018年至2020年总产量分别为1.9万吨、2.2万吨、2.5万吨,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0%、81%和93%,预计未来五年产能利用率95%。
今世缘表示,几近满产的状态应是本轮扩产的一大动因。此外,记者在公开互动平台看到,产能过剩对销量的影响,也备受投资者关注。
有投资者对今世缘提问称,近年来白酒业诸多企业纷纷扩产,几年之后或许会带来产能过剩,从而影响销售,公司如何看待?对此,今世缘回应道,随着消费持续升级,人们少喝酒喝好酒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。未来应对可能的消费量减少和产能过剩,公司将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价值、优化产品结构,满足消费者对好酒、美酒的需求。
“需明确的是,白酒产能过剩其实不是近两年才受关注,从2016年开始截止到去年的最新数据,中国白酒产量其实已经下降了47%,白酒产能下降的背后其实是行业分化的加剧。也就是说,随着酒类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消费品牌化及品质化趋势的发展,以中低端酒或是低价酒为主的非名酒产能多存在过剩,而由产区背书的名酒以及以品类为代表的高品质酒,产能却一直稀缺。”蔡学飞指出。
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数据,2021年,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产量为715.63万千升,同比下降0.59%,相较2016年的1358.36万千升近乎腰斩。
“随着头部名酒扩产的产能逐渐释放,可以肯定的一点是,会进一步推高中国酒类的消费价格,同时,酒类的产能标准及质量也会进一步提升,这也是白酒高端市场扩容的一个结果。”蔡学飞称,“在这样的趋势下,我们也呼吁白酒企业在提高产能的同时,更加关注品质创新及产区的生态建设,从而推进白酒行业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。”